革命遗迹犹在,红色精神永存
编辑日期:2021/9/3  作者:芜湖县政协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革命遗迹犹在,红色精神永存

——党史学习之缅怀红色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文史委  陈尚前

 

2021年2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本文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以湾区的三处红色革命文物遗存为背景,讲述那段血色岁月中感天动地的历史片段。

丰山烈士塔

丰山烈士塔位于湾镇丰山头,塔高18.8米,塔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闪闪发光,塔后有一座1987年修建的解放战争中湾战役牺牲的96名烈士合葬墓。

战役是解放军针对湾范围内国民党军队的集中围击战,主战场在湾镇原蒲塘村、鲁村一带。

1949年420日和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打响渡江战役,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汤恩伯、白崇禧集团展开进攻。

眼看解放军势如破竹,全国解放胜利在望,国民党守军惊慌失措,仓皇布置总退却。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10兵团司令杨干才,率领南逃的20133师、134师、国民党99402师及保安四旅相继到达湾镇,准备向宣城撤退。解放军获悉消息,立即占领了由湾到宣城的几个要点,解放军74师师长张怀忠率220团、222团、221团在湾以南凤凰桥、芳山一线设下埋伏。解放军73师师长王培臣率217团、218团、219团,解放军25军军长成钧率领的部队,也先后赶到湾战区。

4月24日黎明,战斗打响,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423日,由湾到宣城的几个重点地点已被解放军占领。次日,人民解放军74师与国民党军队在此展开激烈战斗。

解放军越战越勇,战士们前仆后继,振臂向前。一时间子弹呼啸、刺刀凌厉,我军所向披靡面必胜的气势,摧毁了国民党军队垂死挣扎的斗志,最后取得胜利,湾大捷,实现了芜湖县全境解放。

这一战,国民党第20军及99军一部、保安四旅,共计1.3万余人被歼灭,大量战马、大炮、汽车及各种轻重机枪等被缴获。

这一战,国民党20军军长杨干才,自毙身亡。副军长陈亲民、参谋长胡显荣、134师师长李介立及杨干才侍从副官雷震来等被活捉。

这一战,有力地策应了解放军追歼南京的镇江南逃之敌,为大主攻减少了侧翼压力,助力了杭州、上海的解放。

老鹳嘴烈士墓

陶辛镇十连圩堤内侧,有一座60多名新四军烈士的合葬墓,该墓葬的历史事件追溯为老鹳嘴战斗,因此名为“老鹳嘴烈士墓”。这里流传着一种值得泣血讴歌革命精神,这里埋葬着一段新四军战士被土顽势力和大刀会残杀的悲惨故事。

1944年6月,新四军皖南支队临江团到了皖南,其中一部分到达南芜地区,协同南芜游击队打击日、伪、顽。

日军在南芜地区交通要道的王家更埂、老鹳嘴建立了据点,影响了共产党在南芜地区抗日斗争的活动,为拔掉这颗钉子扫除障得,临江团二营在南芜游击队的配合下,对敌据点展开了攻击。

由于一支流动的敌人部队临时夜宿王埂,为敌据点增添了兵力,造成敌情突变,改变了敌寡我众的局面,造成战事失误,新增的两挺敌人机枪向我军猛烈还击,我军机枪破旧,被敌人火力压制,战斗持续了一夜也末能攻下敌据点,为保存兵力,次日拂晓,我军主动退出战场,到十连老鹳嘴休息。

二营五连、四连分别撤退到老鹳嘴村的南、北两头,此时天刚大亮,部队正在吃早饭,一千多名大刀会会徒在反动土顽头子张道政的蛊惑下,从圩埂的南端凶猛地向五连和四连杀来,战士们立刻在村子里架起了一些桌椅板作为临时工事,阻击大刀会的进攻。

长期与敌寇作战的战士,面对这些大刀会会徒,面对同胞相残,明显缺乏斗争经验,加之战士们已经打了一夜的恶仗,人员伤亡、武器损耗、体力透支,早就疲惫不堪了。阵地很快沦陷,大刀会会徒黑衣白帽、脸上画符,口念咒语举起大刀凶残地向战士们砍去,战士纷纷倒下,鲜血染红了阵地,最终我军失败,被俘的十多名战士也被大刀会残忍处决。我们的战士,没有倒在日本人的枪炮下,却牺牲在这些凶残无知的同胞的大刀之下。

此战使临江团遭受重大损失,遭大刀会袭击身亡的战士多达60名,连以下指战员27人失散47人,被俘14人,损失步枪60余支,子弹3000余发。

白沙圩农民暴动旧址

白沙圩农民暴动旧址位于陶辛镇马坝陈村,这里曾经酝酿过一场农民武装暴动,提起这场暴动,不得不提起烈士陈家坤。

陈家坤,男,汉族,1902年出生于马坝陈村,家境殷实,青年读书期间接触了宣传共产主义的进步书籍,思想进步。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白沙圩农民暴动的提议者,和重要组织者之一。

1927年,血气方刚的陈家坤提议在白沙圩开展农民暴动,得到安徽省临委的支持,随后,陈家坤积极准备,带领农协会会员们白天在田里耕种,夜晚在村里开会、贴标语,带领赤卫队员日夜操练,高唱《国际歌》、《少年先锋队歌》。但,令人惋惜,暴动消息走漏,地主豪绅秘密集结向伪芜湖、南陵两县政府告密,暴动被国民党军“清剿”失败,陈家坤奉命转移到芜湖市花园街5号(今中江桥下游)隐蔽。

1928年 10月,陈家坤被俘。敌人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意志坚定的他宁死不屈,严守党的机密,被国民党判刑8年,送往安庆国民党安徽省“反省院(监狱)”关押。

入狱期间,陈家坤不屈不饶,继续开展狱内地下活动,多次组织“政治犯”进行反虐待斗争。对于这个又硬又红的“共匪”,国民党甚觉头疼,于是更加对其进行虐待,甚至打断了他的手脚的骨头。但是,铮铮铁骨的共产党员陈家坤,至始至终不向敌人反动派低下高贵的头颅。敌人长期的残暴迫害,导致他遍身伤痕累累,身患多种疾病也得不到治疗,19314月,陈家坤病死狱中,时年仅仅29岁,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奉献出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我们默哀,这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我们崇敬,那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我们敬仰,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

我们牢记,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

结     语

那个年代是苦难的,那些战争是惨烈的。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抛头颅洒热血,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他们是父母膝下承欢的儿女,是不忍别离的情浓夫妻,是拥抱孩子的温情爹妈,残酷的战争毁灭了他们的生命,将他们温暖的身躯变成冰冷的尸体。苦难的岁月没能留下他们的姓名,死亡使他们无法回应亲人的翘盼,作为后人,我们必须缅怀他们,牢记那片被闪电划破黑暗的天空!

习近平总书记说“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革命遗迹犹在,革命精神永存!我们必须以史为鉴,以史促兴,万众一心、发奋图强,才能使国家民族处于不败之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