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编辑日期:2017/2/28  作者:芜湖县政协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关于我县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县政协委员,六郎镇党委统战委员、武装部长
                           潘杭军

201671日,住建部等3部委《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全国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我省重点培育8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小城镇,形成一批具有徽风皖韵、凸显“专”、“精”、“美”、“活”的生态宜居型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建设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为适应与引领经济新常态,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未来将拥有无限的活力和美好的前景。我县应抢抓机遇,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创建。
    一、从“浙江样板”看特色小镇

    近年来,借助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东风,国内许多省市开始看好特色小镇带来的综合效应,纷纷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先后启动特色小镇工程。2015年,浙江省制订了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3年内总计投入5000亿元重点培育100个特色小镇。与我国其他地方相比,浙江特色小镇更加系统化和规模化,发展成效相对突出。以“梦想小镇”“云栖小镇”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小镇,形态各异、特色鲜明,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的新亮点,引发全国关注。
    特色小镇产业定位“一镇一业”,突出“特而强”。“特”是指每一个特色小镇都主攻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以及浙江的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中的一个产业,而不是“百镇一面”。“强”主要表现为围绕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原则上要求三年投入30-50亿,培育行业的“单打冠军”。西湖云栖小镇依托阿里巴巴云公司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两大平台,打造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磐安江南药镇依托“中国药材之乡”优势,打造“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旅游胜地”。
    特色小镇功能集成“紧贴产业”,力求“聚而合”。“聚”就是特色小镇都有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的聚集。“合”就是四大功能都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而不是简单相加,生搬硬拼。特色小镇的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必须从产业中延伸和挖掘出来,如浙江的丝绸小镇,它的文化和旅游功能都是从丝绸产业中进行挖掘。
    特色小镇形态打造“突出精致”,展现“小而美”。“小”就是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美”就是所有的特色小镇都要建成3A级以上景区,其中旅游类特色小镇要按照5A级景区标准建设。
    从“浙江样板”来看,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挖掘自身产业特色、城市功能和生态禀赋,融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要素的发展空间平台。
    二、我县打造特色小镇的优势与不足
    (一)主要优势
    目前,我县具备一些打造特色小镇的区位交通、人文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全县生态环境良好,与市区紧密相连,从县政府到市政府仅30余公里,由G329国道、芜宣高速和S354省道连接,交通便捷。芜湖起源地古鸠兹、战国楚王城,元末明初十三官巷、明朝年间知名集市西河古镇,每一处遗迹都展现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全县五个镇自然环境、生态面貌各有不同,产业集聚各具特点,成为芜湖市民近郊旅游、观光、休闲的主要目的地,加之芜宣机场、商合杭高铁建成后,将与市中心区和周边城市更加全面地融合到一起,解决了最核心的旅游人气问题。
    我县与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在浙江启动建设特色小镇之后,我县多次组织参观学习,并结合本地优势,开始了特色小镇探索之旅。湾沚镇融合都市型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全面启动苏大村特色小镇和蜜蜂特色小镇建设。六郎镇围绕建设“水上慢城·生态六郎”总目标,以顶峰教育集团为龙头,启动“艺+小镇”建设。以“一轴两区”(即:G329文创生态轴和顶峰1979文化创意园区、官巷景区)为范围,正在努力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特色小镇。陶辛镇以陶辛水韵旅游品牌为依托,利用千年古水系景观资源,以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知名旅游乡镇为目标,开启了加快建设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新征程。红杨镇加快发展珩琅山佛文化、红杨民俗文化、西河创客中心艺术文化、红杨山汽车文化,全力打造“乐活”小镇。花桥镇挖掘楚王城遗址、九十殿道教、东门渡宋窑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旅游活力镇、包装产业集聚镇、养生养老承接镇、绿色发展先行镇。
    (二)存在的不足
    我县特色小镇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下列问题:产业发展主业不强、高端不够;建设形态特色不强、千镇一面;建设项目民资滞后、后续不足;干部对特色小镇认识不高,理解不深;特色小镇与产业园区、美丽乡村建设概念混淆;缺少专业人才特别是电商交易平台服务人才。
    三、加快推进我县特色小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布局,试点先行
    我县不同的村镇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为避免同一的资源浪费和村落风格、功能的趋同性,可借鉴浙江创建特色小镇做法,依据各镇区域特点,合理布局不同功能,促进生活、生产和产业融合,形成互补之势,相互牵引,推动旅游业、服务业和相关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一是充分尊重、利用和挖掘小镇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和民俗风情,在“一镇一风格”中提升特色小镇的吸引力和生命力。陶辛水韵、西河古镇、楚王城,十三官巷每一处都是历史和文化的宝藏,需要进一步进行故事与传说的深层次挖掘,需要从全县的高度投入专项资金,对每一处遗迹进行修缮保护,并从小镇定位出发,强化建筑风格的个性设计,让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让各元素都发挥功用,形成合力,真正吸引住人,留得下人,形成小镇大市场。
    二是坚持开拓创新,依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做好本地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建议从我县现实出发,着力科学规划和打造三类特色小镇。一是人文服务类。即以教育、医疗、养老、金融类服务为特色的小镇。如六郎、红杨镇可集聚发展文化创意、教育服务、养老养生、体育消费产业。二是优势产业集聚类特色小镇。如湾沚镇可依托新芜经济开发区,都市型农业发展优势,着力发展电子商务、休闲观光和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航空产业园可依据芜宣机场和周边生态资源,规划建设航空小镇,发展航空食品、航空运动器材装备制造与销售、航空运动参与和竞赛表演等航空运动产业、航空旅游培训产业。三是传统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陶辛、花桥镇可结合自然、历史人文资源,融入休闲产业元素,打造文化旅游休闲产业。
    三是筹备高质量申报,争取率先加入千镇计划。建议及时成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对全县特色小镇统筹规划,系统设计,严格对照国家级特色小镇的标准,扎实做好我县特色小镇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发挥我县拥有多个重点镇和航空产业园区的优势,精准收集各方面资料,及时申报省级特色小镇,通过申报促进小镇建设,通过申报获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二)创新特色小镇营运模式
    特色小镇要以政府规划作引导,但必须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要创新融资方式,探索产业基金、股权众筹、PPP等融资渠道,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机制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注重引入有实力的投资主体,确保建设资金达到20亿元以上(不包括房地产投资),真正使市场主体和当地居民成为特色小镇开发建设的真正主体。
    (三)创新特色小镇建设支持政策
    特色小镇建设要在教育、医疗、养老和金融等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一要加强智力支撑,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要注意吸收设立人才协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特别是电商人才。二要营造激发企业家活力的创新环境,吸引富有竞争力企业和研发中心落户小镇;倡导支持与国内外一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三要强化要素保障。创新财政、土地和商务支持政策。除了对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配套方面的财政支持外,可对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按其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资助,并对小镇内的众创空间给予一定补贴。
    特色小镇建设任重道远。我相信,在中共芜湖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各级政府结合实际,解放思想,攻坚克难,我县特色小镇建设一定能有所收获,并取得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