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城同创”为契机,加速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
编辑日期:2014/3/20  作者:县政协人口资源建设组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继我县连续三年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以来,2013年,县委、政府又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生态县”的目标。前不久,对推进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级生态县等创建工作又进行了部署,提出以推进 “三城同创”为契机,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把芜湖县打造成宜业、宜商、宜居、宜游的新城区。如何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全局的高度实施“三城同创”工作,谋划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充分认识“三城同创”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开展“三城同创”,是我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更好地做强县域经济、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升我县整体形象、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回想当初,我县建立开发区时,其实并没有什么优势,开发区之所以能有今天,是危机倒逼改革,全县抢抓机遇,广大干群齐心协力共同拼搏的结果,靠的正是软实力。如今,开展“三城同创”不仅是为了荣誉和“名片”,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一载体,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扩大吸引力、影响力,更好地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把握主动。

二、“三城同创”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当前,我县“三城同创”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差距和不足:一是与标准要求相比有差距。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有关部委对工作常态化的考评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要求“面子”与“里子”相一致、“奖牌”与“口碑”相吻合,指标值不断拔高,达标难度越来越大。二是与兄弟市、县相比有压力。各地都把创建活动作为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不遗余力地加以推动,呈现出百舸争流、你追我赶、争相进位的态势。三是与人民群众期望相比有不足。广大群众在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更加热切关注自己所在地的文明形象、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等具体而实在的问题。特别是由于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不高,配套功能和人气商气聚集与其应有的地位极不相称,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城市就业、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关于规划布局问题

随着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关于城镇化的思路与布局令人关注。“江淮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终于确立,其范围涵盖芜湖县。此前,省政府批准《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湾作为芜湖的四个副城市之一,职能为皖江城市群机械制造和加工业基地,市域东南部综合型滨水园林城市,2030年城镇人口达25-35万。最近,省政府正式印发了《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加快芜马同城化步伐,芜湖跨江发展,无为、繁昌被列为重点开发区域。我县作为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定位为国家优质水稻、水产品生产区,全国承接现代农业转移示范区,我省农业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区,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域。正在制定的《芜马城市组群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湾功能定位增加:依托芜宣机场,打造集空港物流、商贸类产业集聚发展的门户型城镇,未来空港产业集聚区。目前,有关城镇化的思路已明确,规划布局日渐明朗,必须超前研判,准确把握,以便科学决策。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我县作为限制开发区域,城镇建设用地将受到严格控制。

(二)关于开发区特色产业

没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支撑,城市发展就没有根基,“三农”将举步维艰,物流将无物可流,“三产”将难以繁荣,美国著名汽车城底特律的破产就是深刻的教训。城镇化经验表明,产业集聚带动了人口集聚,产业繁荣促进了城镇繁荣,我县“无中生有”地塑造特色产业,取得成功,我们亲身经历。一直以来,开发区以产业特色鲜明,享誉省内外,吸引众多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形成产业规模,全县实现跨越发展,特色产业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环视周边,区域发展“你追我赶”,竞争态势日益加剧,芜湖、宣城、马鞍山等地多个市、县,以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同化现象严重,加上我们自身重视不够,特色产业被弱化,开发区打造皖江城市群机械制造和加工业基地,面临严峻考验,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难度加大。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一)坚持围绕特色谋发展

特色是城市活力之源。今后,无论政策如何变化,行政区划怎么调整,我们坚持围绕特色谋发展的思路不能变。我们的开发区正处于爬坡过坎、不进则退的紧要关口,必须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全面实施传统机械制造和加工业改造和提升,重点鼓励升级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支持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坚决制止重复建设,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关停高能耗、重污染企业,适当放宽特色产业及产业链关联项目准入条件。我县以“鱼米之乡”著称,工业产业特色做到“无中生有”,但农业产业特色并不突出,确实需要认真谋划。我县有秀美的田园风光,以江南水乡特色鲜明,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好乡村中要得到充分体现。开展“三城同创”,就要在打造城市个性特色上狠下功夫,建设滨水园林城市,务求每一个功能布局、每一幢重要建筑、每一片绿地广场、每一个公共景观都能体现城市人水亲和、城水相依的功能和特点。

(二)坚持以人为本抓核心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做大城南、聚焦城东、提升城中,必须优先加快城东新城建设,重点配套发展服务业,全力打造服务业发展高地,产城一体,聚集商气人气。要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机构来我县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充分利用“长三角”、“江淮城市群”、“芜马同城化”等区域发展机遇,广泛开展区域交流合作,重点引进培育优质教育卫生资源、创业投资机构等,放大资源优势,集聚生产要素和优秀人才。在城中要立足水环境优势做文章,重点结合国家园林县城创建,精心打造滨水园林城市。有了好的生产生活条件,还要有好的政策。要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进城农民、外来务工人员购买城镇保障性住房,进一步加大补助力度,鼓励农民到县城购房、就业,积极探索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市社会保障,以宅基地和房屋产权置换城镇住房的产权退出机制,引导农民进城创业就业,加快城镇人口集聚。开展“三城同创”,就要围绕“打造成产业与城市共融、城镇与农村互动、影响与美誉俱增的芜湖县”这一新型城镇化目标,实实在在抓创建,彰显的是城市品质,展示的是城市魅力,不断提升辐射带动和承载能力,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创建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实际进步,更多地享受到创建的成果和实惠。

(三)坚持强化管理见成效

要做到严管重罚抓城管,重拳出击治脏乱,铁心硬手整环境,坚决查处违章建筑,切实改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三线三边”整治工作为突破口,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必须进一步建立完善合理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理顺职能部门职责和权限,确保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管理效率,努力实现城市管理的大突破、城市环境的大改善、城市形象的大提升。要把青弋江饮用水源保护,放在环保工作的首位,加快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尽快制定东湖公园管理办法,划定外围控制区,保护好景观,千万不能让好不容易建起来的东湖在我们手里污染。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水利清淤、森林增长工程、美好乡村建设等项目的实施,统筹解决农村内河、圩区水污染问题,贯通水网、调活水体、改善水质、营造水景,构建“水乡风格、梦里江南”。制定实施《芜湖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芜湖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逐步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眼界决定境界,精品才能铸造名城,园林县城创建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注重地方特色,在文化内涵、景观设计、绿化造型等多方面多下功夫。开展“三城同创”,还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社会风气进一步端正,价值观念进一步更新,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力争在短时间内实现城市管理大突破、城乡环境大改善、总体形象大提升。

城镇化不是城市化,并非让众多农民涌入城市,而是通过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兴建城镇、安置农民,通过公共服务的完善消除城乡二元差异,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一是让留守的农民离开乡村,搬进城镇;二是让务工的农民退出城市,在城镇就业。城镇化能使春运大潮消退,还可化解“空心村”和“大城市病“等问题,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抚今追昔,展望未来,芜湖县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任务已明确,路径更清晰。让我们共同努力,早日把芜湖县打造成宜业、宜商、宜居、宜游的新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