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亲历的芜湖县大办钢铁运动
编辑日期:2010/4/1  作者:李年厚 仇厚玉口述 郭静洲整理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1958年,大跃进运动席卷全国。在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芜湖县委8月间提出:“大战半月,建炉六百,出铁千吨,献礼国庆”的口号,时隔数日,县委又发出号召:“任务再翻一番半,建炉1500个”,等等。但是芜湖县境内既没有矿山、矿石和煤炭,又没有炼钢铁的传统和操作经验,困难之大,可想而知。为了响应号召,保证完成任务,县委决定: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行动起来,支持钢铁元帅土法上马,派工交部副部长张书友同志带领两名钢铁冶炼技术员和一名材料运输员前来易太中窑主办炼铁工作。时任县委常委工交部长的董树森同志召开下辖五个乡的党委书记会议,落实钢铁元帅升帐,土法上马炼铁等具体任务。会议决定:第一,建小高炉地址选在易太公社中窑大队的中窑、中桥两个小队,那里旱地多,地势高,土质坚硬,西临青弋江,利用水路运输矿石、煤炭条件有利,南边邻近沙河口窑厂约七华里,运输砖瓦也来得快;第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中窑炼铁营,由张书友同志任营长兼教导员,各乡派出一名党委副书记或正副乡长任连指导员,连长由各乡团委书记担任;第三,除矿石、煤炭、耐火泥由外地调进外,其他材料均就地取材。
    8月26日,易太中窑炼铁营正式挂牌成立,并召开连长、指导员会议,研究抽调各乡精干的瓦工、木工、铁匠和常备民工,组成班、排,常备工500余人。关于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间,会议研究决定:易太乡在8月29日、30日两天内,把中窑、中桥两个小队100多亩旱地上的农作物黄豆、玉米等,不管成熟与否,一律收割完毕,就是俗话所说的刮饭让窝。还有54户要迁移让地,其中10户房屋影响场地建炉,一律拆除,其余房屋不拆,让给营部和连、排、班以及常备民工住宿和办公用。
    9月1日、2日两天,营部根据各乡分配任务多少,划分地块,五个乡共计发动民工1000多人,早出晚归,平整场地,并从沙河口窑厂运砖30万块,七华里的圩堤上摆成了长龙,真是人山人海,川流不息。
    9月3~10日,营部根据各乡大小,分配建小高炉任务:易太乡6口、政和乡2口、咸保、保丰、周皋每乡4口,全营共计20口。规格要求:每个窑高3米,上小下大,圆形,中间按炉栅子,直径2米。各乡根据炼铁营下达任务,组织精干技术的瓦工,负责建窑;木工负责制作风箱;铁工负责锻造高炉里的炉栅子,工地上有500多名常备民工,专门用耐火泥做干窝(坩锅),并把中窑外河船运来的矿石和煤炭搬运到工地上。耐火泥做成坩锅,晒干后,里面放置铁矿石,放入炉中,下面用煤燃烧,四人一班,轮流不息拉风箱。这就是每个高炉炼铁的过程。
    9月11日这天,中窑营工地开始点火炼铁,当时我们口号是:“为支援钢铁元帅上马,不分日昼夜,苦战20天,出铁50吨。”开始时,坩锅里放的铁矿石,烧了三天三夜,炼不出铁来,因此全营指挥员与科技人员,心中非常着急,大家出点子、想办法,发动群众,把家里碎铁窝、铁器、犁头、犁耳,一齐捐献出来,这正象古话所说的“要铁打碎窝”,把老百姓家里的碎铜烂铁一齐放进干窝里与铁矿石一起炼,最后终于烧成黑不溜秋的铁饼子。
    就在中窑营大办钢铁过程中,9月15日,东风人民公社成立,在中窑炼铁营的工地上召开万人大会,在仪式上,凤良稳同志代表中窑炼铁营,拿着一块刚刚出炉的铁饼向大会报喜,当时接铁饼的人非常高兴,高呼“我们生产出来铁了!”把铁饼往地下一放,一落地就碎了,当时凤良稳同志还说:“你们轻一点,怎么把铁饼放碎了呢?”其实这不是铁,而是铁水和矿石凝结在一起的铁渣子。就是这样一块铁渣子,9月19日《芜湖县报》刊出特大号外:“中窑炼铁营日产钢铁50吨。”后来有些人还来这里参观、取经,就这样一阵浮夸,劳民伤财闹了一个月,就再也办不下去了。
    1958年10月上旬,芜湖县委又去澛港片成立炼铁营指挥所,由县委副书记王立珍亲自挂帅,坐阵指挥,由陶大营、黄善祥任正副所长,把全县四个大人民公社大办钢铁的工作集中到澛港炼铁指挥所,下设长江、红旗、东风、万春四个炼铁大队,东风大队由凤良稳任指挥员,仇厚玉任大队长,下设易太、保丰、周皋、咸保、政和五个中队。各中队选调一些精干瓦工,建造小高炉,并抽调500名民工从澛港外河运铁矿石和煤炭。还组织一些民工砸石子,仍用耐火泥做坩锅,里面放置碎铁矿石、碎石子以及在群众家里搜集来的旧锅铁、犁头、犁耳以及家用铁器,统统砸碎放在小高炉中间,炉底下用煤球燃烧。记得在1958年12月上旬,县委副书记王立珍提出“全营指战员,苦战一昼夜,日产生铁200吨,向钢铁元帅献礼”号召。第二天,《芜湖日报》和《芜湖县报》都登出号外,大肆宣扬。
    1959年元月初,省委副书记张恺帆同志来芜湖县澛港炼铁指挥所检查工作,发现这样炼铁劳而无功,浪费人力、财力、浪费时间,他当即宣布:“今晚所有民工睡觉,明天每人加餐吃肉。”实际就是宣布指挥所解散,炼铁停止。
    在县乡大办钢铁的同时,东风人民公社接到县委转来省委指示,调集各县劳动力到马鞍山炼铁。1958年9月25日,东风人民公社党委书记董树森召集会议,布置于次日上午10点,要抽调男女劳力6000名,后方只留民兵排长、会计员、种籽员、保管员、犁田手五种人。去的人自带被条,与日用品以及咸菜、粮食。散会后各营分别召开会议,分配调出人员名额,确定人员一个不少。调出人员于次日9点到达火车站上车。当时易太三个营任务2400人,实去1408人,组成炼铁连,连长倪合掌,指导员丁宗云,由于调出人员较多,后方供应不及时,生活上有困难,生产也赶不上,1959年元月,人员逐步撤回。
 
 
上一篇:没有新闻了 | 下一篇:五十年代机关干部一次劳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