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沧桑话漳河
编辑日期:2007/6/20  作者:赵学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漳河,发源于安徽省南陵县西南部山区。据《南陵县志》载:“其上源有二,北源于南陵县绿岭乡荷花潭,南源于烟墩乡水龙洞。”漳河,汉初称淮水,北宋称漳淮水。元代始,上游称漳水,中游名淮水,下游日鲁明江《因名士鲁仲明隐居附近而得名》,清代改称漳河,又名澛港河。经南陵、繁昌、芜湖三县由芜湖市南十公里的澛港镇汇入长江 。全长119公里,河宽80—135米,最大流量1040立方米/秒,积水面积341平方公里。沿河有南陵、黄墓、石硊、峨桥、澛港等五个重要港口。纳烟墩、峨岭、石港、峨溪等诸流。通过资福河、荆山河与青弋江衔接,形成水乡河网区。境内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素有“鱼市粮仓”之称,为芜湖米市的主要生产基地。资源主要有小窑煤、石灰石、建筑黄砂等。流域面积一千三百零六平方公里,流域区内有三十个乡镇,二百七十多个行政村,五十七万亩耕地,约五十万人口,为长江下游重要内河之一。
    据史料载:漳河水运具有悠久历史。我国古代军事家,很早前就利用漳河进行军事活动。唐末,军阀赵锽盘踞宣州,杨行密提兵讨伐,并命部将孙端在济河上筑堰五道,拦蓄河水,提高水位,以利军粮运输,有力地支援前方战事,取得了讨伐战争的胜利。大顺元年(公元890年),杨行密兵困宣州,粮道被断,特命大将台濛日夜赶修旧堰,使军需粮道畅通无阻,保证了军队的后方供给,从而彻底战胜赵锽。后来人们就称漳河旧堰为台濛五堰。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督师澛港,也曾利用漳河五堰(当地称金坞)进行抗元斗争。可惜,正当他日夜操劳,昼夜巡防,准备与元军大战一场,忽然传来恭帝赵昆降元。他满腔怒火,悲愤万分,在“澛港”诗中写道:“方夸金坞筑,岂料五床摇。国体真三代,江山旧六朝,鞭投能几日,瓦解不崇朝。千古燕山恨,西风卷怒潮。”一颗爱国之心,顿时化为千年之恨。元末,朱元璋领导的义军南渡后,也曾利用漳河的便利交通,在沿岸进行过激烈的战斗。1862年3月26日,芜湖太平军将士与清军曾国藩部十二个营的水师在漳河上进行激战,杀清军无数。
    明清时,漳河水运相当发达。皖南山区的土特产品通过漳河水路转运芜湖、南京等地。早在清初,清廷就在澛港设有水驿,据《芜湖县志》载:“澛港水驿,原设红船五只,水舵手二十五名,水夫头四十五名。”专门迎送南来北往的朝廷命官,传递各方信息。
    近代,漳河两岸工商业发展迅速,往返经商的客家增多。特别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芜湖口岸对外开放,米市形成,漳河流域成了稻米生产基地和洋货倾销市场,客货运量大大增加。当时三里店至澛港一百八十里水路,舟楫衔接,日航夜续,水运十分繁忙。为适应客商的经营活动,“夜行船”应运而生。“夜行船”大的不足五吨,小的一吨以下,少则数十艘,多则达百艘。徽州商人取道南陵,前往芜湖、南京等地时,为了赶路,客人们一般都在傍晚时由南陵城乘船,在航行的路上用餐,客商们一边喝酒吟诗,一边欣赏两岸秀丽的景色。借着明洁的月光,小舟划破绿水碧波徐徐而行,别是一番情趣。酒足吃饱之后,安然入睡。一觉醒来,旭日东升,船刚好到石硊镇。上岸后,轿夫们早已恭候多时,这时,客家弃水走陆,不到半天功夫便到芜湖城。也许这种运输方式就是我国现代化水陆联运的雏形吧!
    民国初,现代水运工具开始在漳河航行。据《芜湖县志》(交通篇)记载:“自光绪二十四年,内河有小火轮先行通江北,次南京,今则通宁国、南陵,内河一带无不通行。”整个水系有船五、六百艘,船民一千余人。主要运载大米、农副产品、日用商品、竹木柴炭等货物。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芜湖泰昌轮船公司元利号和三九轮船公司的一艘小型客货轮跑芜南客货航班,年货运量达四万多吨,年客运量达六万多人次。民船发展到千艘,船工约二、三千人。
    建国后,南陵以上至三里店五十里水路仍可季节通航10吨左右的小木船。南陵以下120里水路,1000吨级的大船,一年仍可通航八、九个月。客运量达十万多人次,货运量约40万吨左右。漳河仍不失为皖南黄金水道。
    为了发展水运事业,人民政府将分散在漳河水系各个角落的民船,全部组织起来,成立了木帆船运输合作社,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工农业生产发展。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由于漳河上游改造农田水利工程,蓄水达60余万六方米。同时,山区树林被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泥沙淤积,南陵城以上河道基本干涸,以下虽可季节通航,但航期大为缩短。南陵城每年通航期最长为两月余,短者仅为十多天。水运事业开始萎缩。据1984年底统计:整个水系年客运量仅为4万人次,货运量约20万吨。以漳河水系量大的航运企业,南陵县航运公司为例,六千多吨船舶,90%以上在外江从事航运。沿河约50万吨年货运量,绝大部分由水运改为陆运。有人对此算了一笔帐,按每吨货物陆运比水运贵5元计算,50万吨货运量要多付250万元运费,严重影响了芜、南、繁三县乡镇企业的发展。
    为了开发漳河,促进流域区内乡镇工业发展,安徽省航道局已决定于1988年下半年开始疏浚漳河,总投资达四百万元。目前,疏浚工程设计方案已审查通过,不久即将全面施工,预测疏浚后的漳河,以长江水顶托,保持漳河常年通航,承担沿岸粮食、农副产品、小窑煤、矿石、各类建材以及日用工业品等一百二十万吨的年货运任务。水运产值将达一千万元以上,当地农民可增加收入三百五十万元左右。古老的漳河将重新焕发青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责出力。

 
上一篇:水阳江今昔 | 下一篇:万春圩史料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