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县参议会事略
编辑日期:2007/6/19  作者:胡绍儒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民国三十五(1946年)春,国民政府还都南京,积极准备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选举大总统。各省、市、县都相应组成各级参议会。芜湖县参议会的选举工作从这年夏天开始,先组成筹备委员会,由崔亮功、仝道生、经绍周等进行筹备,接着正式举行选举,每保选举保代表两人,由保代表组成乡(镇)代表会,并推选一位代表为乡(镇)代表会主席,是乡镇一级民意机构,由乡(镇)代表会选举县参议员。
    一、参议员选举
    县参议员选举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秋天以乡镇为单位进行。每乡镇选一名参议员,提两名候选人,由全体保代表投票表决,得票多的为参议员,落选的为候补参议员。当时城区有弋矶、吉和、北平、中山、驿前、沧津(长春)、弼赋、来凤、尚来、江口等十镇,选出参议员十人。工会、商会、妇联、教育、自由职业等团体共选出参议员八人,合计十八人。乡区有丹山、鲁蒲、独凤、瑞南、石凤、方春、陶辛、白连、周皋、和丰、咸南、易天民、万清、万安、八都、玩咸等十七个乡,共选出参议员十七人,外加农会一人,合计也是十八人。年龄最小的参议员是张先忠,只有二十出头,人们叫他“小参议员”。女参议员有余永生(市党部书记钱子谟夫人)一人,芜湖工商报报道大会花絮题为“万绿丛中一点红”。这些参议员,有的是地方士绅,有的是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有的是工商界头面人物,有的是青红帮头头,有的是国民党党团骨干和中统、军统人员,成份复杂,难以评述。
    二、参议长之争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初冬,进行参议选举。当时城、乡参议员分成两派,城区参议员要拥戴陈卓夫(县总工会理事长)为参议长,乡区参议员要拥戴奚乃辉(曾任本县流亡县长,后任县保安大队大队长)为参议长。双方票相等,各有十八票,互不让步,竞争十分激烈。能从对方拉过来一票,即稳操胜算。结果是城区参议员策动陶阳乡参议员潘毕生生投了陈卓夫的票,选举揭晓,陈卓夫十九票当选参议长,奚乃辉十七票为副参议长。潘毕生生虽是乡区参议员,由于他家居市区,同市区参议员关系密切,被人情包围,实属不得已而为之,陈卓夫原是县总工会理事长,当选参议长以后,参议会便设在总工会大楼内(今市总工会地址)。秘书过伦继(原县总工会秘书),有干事三人,办事员三人,会计、出纳各一人,办理大会决议案、县政府交议事项和日常会务。重大问题由正副参议长陈卓夫、奚乃辉同驻会参议员仝道生、胡味痴、王远江、潘毕生生、鲍沧等进行研究,提出方案,交大会讨论审议。
    三、秘书之争
    当时,安徽掀起“倒李”风潮,反对桂系头目李品仙长期把持安徽省政。但李不甘心退出安徽政治舞台。他利用“安徽省干团”,竭力培植“干训生”,并把他们安置到基层各部门,以维护桂系安徽的统治地位。县参议会有势力的参议员大都与国民党CC系、政学系和黄埔系有联系,都是反李的。县政府、省政府对此不能坐视,要尽力设法把桂系的人安插到县参议会来。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春安徽省政府借口过伦继是县工会秘书,不能兼职,特地委派干训生周哲明到参议会接替过伦继秘书。这样的人事安排,遭到参议会的坚决拒绝。周哲明识相,没有到职。参议会与政府对立,秘书人选僵持有下,只得仍由过伦继暂代。过了两个多月,才由双方都能接受的好好先生汪先锦担任秘书,秘书之争才解决了。
    四、参议会被砸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初冬,警察局请求县政府增加薪饷并为每人制发一套御寒棉衣。县政府提交参议会审议。参议会认为公教人员薪金已有所提高,不容再议。至于制发棉衣逾千套,当前财政负担不了,决定缓议。这可触怒了警察局长卢慕曾。他策动干警好几十人,携带武器,气势汹汹地来砸参议会。他们捣毁了许多公物,年近六旬的老干事胡绍青吓得从楼上跌下来跌成重伤。同住一楼的县工会也遭殃,损失不小。事后,参议会向县政府提出严重交涉,要求惩办肇事者,赔偿损失。在舆论压力下,省政府对卢慕曾只作了撤职留用的处分,到参议会放鞭炮赔礼道歉了事。
    五、一届七次大会
    芜湖县参议会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冬成立到1949年4月芜湖解放,前后只有两年半时间,仅有一届,开过七次大会,讨论的问题以交通、教育方面的占多数。
    参议会一成立。在一届二次大会上就有人提出“建设中山桥”的提案。因为这里的一座渡船浮桥(古名利涉桥)两头和中间用跳板引接,桥上要行人,河上要行船,每天早、中、晚开桥三次,让船只通过,人们过桥每次要等很久时间,甚感不便。所以,大家对建设中山桥甚为关切,当即成立有九人组成的“中山桥建设委员会”。建桥的九名委员参议员占多数。在三、四次大会上都一再讨论建桥问题,作了决议,拟了计划,也筹措了一大笔建桥资金,由张俊转存县银行。然而,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建桥工程,未见动工,交通依然如旧(现在的中山桥是建国后市政府于1952年建筑的)。
    澛港大桥是芜青公路的咽喉。由于原木桥毁坏,临时用渡船载人往来,汽车停驶。在第三次大会上,南乡陶凤林、宋先贵、胡邦鼐、胡味痴、朱和怡、×××等六位参议员联名提出议案,要求重建澛港大桥。参议会虽然作了决议,县政府以没有专款未予办理,转请联合国救济总署安微分署(在今市政府地址)支援,亦因皖北救灾紧急,不暇此顾。结果是筹措了少量木材,将原毁坏的木桥维修一下了事(建国后,1955年建成贝雷式钢架桥,1985年建成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桥)。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因物价飞涨,公教人员俸薪按底薪加成一百二十倍。生活补助费员月支法币二万元,丁月支生补费一万元。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参议会通过决议,公教人员俸薪按底获加成二百四十倍。员月支生活补助费法币五万五千元,丁月支生补货三万五千元。
    民国三十七年(1948华)元月,县参议会一届五次大会通过,三十七年度预算把公教人员待遇提高至过去中央级,并平价配售食米每人每月三斗,每石二十四元。选举省立芜湖中学校长唐道海为本省应选的立法委员。同年五月,第六次大会教育类第一案:中心国民学校以一乡一校为原则,其班级不能少于三班。二十六个乡镇(原二十七个乡镇,万清、万安合并为万春乡,全县二十六个乡镇),有中心国民学校五十二所(万春乡十所),每班不足二十五名学生改为保校。第十七案:参议员鲍叔通提议,陈明轩附议:本年度各中心国民学校列三百三十六班之数应专案保留,并逐年增加。一乡镇一校或二校至三校。
参议会一届四次大会(1947年底),还通过了参议员鲍沧提出的重修《芜湖县志》案,并聘请老秀才周久澂,王葆卿、胡鹤年等采访员。因经费无着,没有开展工作。      
    六、其    他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年底,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占领延安,蒋介石忙于召开国大,要当选伪大总统的时候,竟然组成所谓动员戡乱委员会,扩大内战。为利用民意机构壮大声势,指令各地参议会为中心成立各级动员戡乱委员会。芜湖县动员戡乱委员会除由单位负责人参加外,所有参议员一律是动员戡乱委员会委员。这个组织没有什么实际活动,有的参议员甚至还不知道这回事。但毕竟发表过一通所谓《拥护戡乱宣言》,为国民党唱的反动调子帮腔,写下了参议会历史上极不光彩的一页。
    1949年4月22日,我解放大军进抵芜湖市河南地区。23日上午,参议长陈卓夫、副参议长奚乃辉,配合芜湖县长谢汝昌、社会科长伍用海,到河南迎接解放军进城。

 
上一篇:张镇乡初级中学校史概述 | 下一篇:民国时期湾沚镇的—场选举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