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派员考查“荆山寒壁”
编辑日期:2007/6/6  作者:侯克安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大约在一九六三年三、四月间,中央文化部文物普查工作组在省文化局的配合下,一行七人来我县考查、鉴定我县唯一的省重点文物“荆山寒壁”。当时我在县文教局工作,有幸陪同工作组同志同往大荆山进行考查。
    这天细雨蒙蒙,工作组同志身背摄影、测绘工具,冒雨登上“荆山禅寺”。寺门向西,三进三开间,中隔天井,中进左右各一厢房。前后总进深约二十余米,横跨约十二米。寺高约七米左右,前进略低。第二进为大佛殿,正座为地藏王菩萨,左右两边为泥塑十八罗汉。正殿后面紧连“寒壁”,高约二十多米,宽约十七米左右,峭壁嶙峋,巍然挺拔。浮雕大小佛像二百余尊。寺南侧有偏宅一幢,面积约七十平方米,为僧人生活用房。寺西北两面均系陡坡,游人止步。南面有两百平方米的平地,茂林修竹,幽深恬静,常为游客促膝谈心之所。因年久失修,登山石阶多残缺,寺宇粉壁多剥落,装璜破旧,佛像已失去金色的光彩。屋顶有不少大小露天窟窿,均系附近炸山飞石所砸。这座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名胜古刹,正面临炸山采石的严重威胁。
    国家文物工作组的同志到来,住持僧法旺(芜湖佛教协会派住,县人民代表)极表欢迎,深寄厚望,我也深表同情。我和法旺细心观察工作组同志的一举一动,认真听取他们对浮雕艺术的评价,以冀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当他们进入寺门一跨进方格栅门的正殿,为首的一位同志一眼看穿地藏王佛座前一具立体观音是铜铸的,并鉴定是清初铸造,造型艺术不高。法旺和我很惊讶,从来没有听说这尊菩萨是铜铸的。法旺特意用小刀在佛像边试刮,果见真铜。我俩只有默默称赞工作组同志专业知识精湛。工作组同志还细看了两旁泥塑的十八罗汉。这些罗汉在解放前夕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破坏,多数断头缺臂,完好无损的只有两三尊。他们对这几个完好的栩栩如生的罗汉造型艺术高超,赞不绝口,并为其他罗汉遭到破坏而不胜惋惜。
    接着,出后门观察文物精华——石壁(素称“寒壁”)。他们全神贯注,细心考察成组的浮雕佛像,逐尊作鉴定性的评论。认为右半壁(北首)佛雕始于明代,造型生动,刻工精美。壁顶尚存的一只浮雕白鸽乃最近用水泥补修,艺术上无法与原雕白鸽相比,据前辈人传说,此后壁上原雕有两只白鸽,因匠工把它雕活,早已飞去一只,虽说是神话,但足以证明这一艺术品的精美。左半壁(南首)佛雕较晚,始于清初,造型艺术比较粗俗,多为香客逐年捐款雕刻。据工作组同志介绍,石壁浮雕过程先后经过一百四十多年。尤其对右半壁浮雕的精湛技艺极为赞赏,文物价值很高。他们用镁光摄影机,逐尊拍摄下来。由于距离拉不远,无法拍摄全景。有两位同志放下画板,铺纸临摹,无一遗漏,这些珍贵的影片、临摹,一定还保存在文化部。
    工作组同志经过攀壁观察、记录、评价、摄影、临摹,紧张工作五个多小时,才完成了考查任务。总的评价是“荆山寒壁”不负芜湖八景之一的盛名,不愧称省重点文物。当即表示建议上级政府拨款维修,力加保护,翌年省拨款一万元,将“寒壁”整修一新。谁料“文革”浩劫,恶遭毁灭。

 
上一篇:“荆山寒壁”话沧桑 | 下一篇:珩琅山记